作者:陳茂雄
由於中國貨太多,稀釋了台灣產品,對台灣產品有偏好的消費者,不容易找到台灣貨,因為中國貨阻擋消費者的視線。
為了生存,台灣傳統產業代表要求馬政府在各地區設置台灣館,消費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找到台灣貨,傳統產業也找到生路,政府更可以增加稅收,它是三贏的策略,只是馬政府並不答應,傳統產業因而質疑,馬政府是否為了保護中國貨,而犧牲台灣傳統產業,更整了消費者。
不必等到ECFA實施,中國貨現在就已經淹沒了市場,實施ECFA之後將更為嚴重,只是中國產品多黑心貨是不爭的事實。坊間曾出現一則笑話,有一個人喝農藥自殺,結果沒有死,因為農藥是假貨。後來親友為了慶賀重生,宴請那位自殺的人,可是他吃完酒席之後反而死掉,因為他喝到假酒。它雖然只是一則笑話,可是,中國多黑心貨連中國人都不敢否認,前一陣子的毒奶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ECFA已經簽了,立法院也三讀通過,它雖然未必如綠營所說台灣吃虧,但更不如藍營所說台灣佔便宜。台灣有些產業佔便宜,有些吃虧是必然的,最嚴重的是傳統產業。馬政府規劃編預算補貼吃虧的行業,這是很奇怪的事,願意編預算補貼,卻不願意設置台灣館以救台灣傳統產業。
日本也是面臨中國貨充斥市場的問題,可是,日本人遠比台灣人幸運,他們的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日本貨或其他地區的產品,因為他們的賣場都設有日本區,專賣日本貨。
日本貨的價錢有可能數倍於中國貨,可是,品質遠比中國貨好,最少沒有黑心貨的問題,多數人喜歡用日本貨。因為日本貨獨立設一個區,消費者沒有找不到日本貨的困擾,消費者有保障,生產者更有出路。
五十年前台灣貨不如進口貨,有錢人家常以用舶來品為傲,可是,現在大家都在找台灣本地產品,先進國家的產品並不受台灣人青睞,因為大部分輸入台灣的外國產品是在中國製造,食品也不例外,前一陣子的毒奶粉事件就有很多先進國家的明牌奶粉上榜。
目前台灣消費者講究品質,為了吃或用得安心,多數人喜歡台灣貨,但不容易買到,因為中國貨太多,台灣貨因而被稀釋掉,有不少人還誤買中國貨,台灣的生產者及消費者都吃虧。
政府若願意設置台灣館,或規定賣場設置台灣區,專賣台灣產品,如此消費者很容易找到台灣貨,方便了消費者,對生產者也開闢了一條生路,只是馬政府不接受。
台灣的商人本來已到達童叟無欺的境界,消費者不必殺價,大家都能放心的購買自己所需,瑕疵品也可以更換,商人與消費者處在互惠的立場,不是對立。
但是,與中國交流之後,台灣的商人為了應付中國人,也逐漸出現不正當的手法,台灣的商人算是被污染了。更嚴重的,還出現過有人將中國貨貼上台灣標籤以台灣貨的價格出售,若是在日本,這是很嚴重的事件,賣假貨的商人必受重罰,可是,馬政府則不關心這一類事件。
若是模仿日本的賣場設置台灣區,專賣台灣貨,台灣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都受惠,只是中國貨卻不能魚目混珠,銷路必定大受影響。
馬政府寧可犧牲台灣傳統產業與消費者,也不願意設置台灣館或規定賣場必須設置台灣區,專賣台灣貨,似乎在圖利中國,難怪有人批評馬政府「有中國情,無台灣心
轉載:南方快報
【置頂】罷免濫權立委固定連署點(台中)
1 天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