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家屬張翰青的致謝)





家屬張翰青的致謝






吳董事長、各位貴賓,大家午安,大家好。

感謝吳三連基金會的主辦,今天才有辦法跟我爸爸的前輩、朋友、戰友、學生及親戚完成這本紀念文集,今天也才能跟各位作夥鬥陣。

我父親在去年10/3離開後,今天3/7,算算也已經過了5個月。雖然悲傷又無咁,這5個多月來感謝很多人的幫忙與關懷,讓我們可以順利完成很多事情,也讓我媽得到溫暖與安慰,借這機會跟大家深深的感謝。

這段時間來我不時的想起父親,特別是一個人在的時候更是容易想到,跟他說過的話及去過的地方,我也不時在facebook上看到父親友人們思念的文章,這都讓我們很感動。這段時間來我思考著回憶這件事,我發現很多事情我無法記得很清楚,只記得很片段鎖碎的印象,這是代表我對爸爸的感情不夠嗎?這使得我相當困惑。

不過,跟我爸爸在費城一起的楊宗昌先生給我的email中一句話讓我理解了,他引用義大利詩人的一句話,we do not remember days, we remember moments. 我們無法記得正確的時間,不過我們會記得的是那些瞬間。是的,我們很多記憶會開始模糊,無法分清楚是在哪時候、哪些地方發生,但我們會記得與父親同在時的氛圍。希望在場的各位也能記得與父親相處時的感覺,當然還有他那笑咪咪的招牌笑容,以及他堅持的理想,他對台灣歷史的熱情,他對台灣獨立建國的夢,這些並不會因為他在自由鐘前倒下而消逝,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

爸爸常說台灣人要留資料,台灣人要寫台灣人的歷史,台灣人要自己是台灣人有信心及驕傲。剛剛吳小姐與水噹噹所唱的希望的花蕊,就是爸爸寫的,寫說的是台灣人好的精神。台灣精神就像台灣百合,只要有一線生存的機會,台灣百合總是爆發出驚人的生命力,綻開美麗的花朵。希望台灣獨立建國這朵希望的花蕊能夠趕快開花結果,讓爸爸跟台灣人的願望能夠達成。

最後,這是我媽媽要說,爸爸為了台灣歷史燃燒自己的生命,現在成了發光的靈魂,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謝謝大家。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曾秋美)



與談人: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曾秋美



1·在研究所時2位指導老師,戴老師像嚴父,張老師像慈母。這本書一半以上都是學生寫的,可以看出對老師的感情。和老師認識整整20年,在研究所時,老師給我的印象是對大家都很好。那時看到老師很晚還在研究院室,很拚,他說這是要實現、證明自己,所以台灣史「做不倦」,這時候感受很深,羨慕老師已經安身立命,準備在那個世界一輩子。後來18年間都和老師合作,曾跟老師說,你有一種使命、天命,上帝給你一個工作,就是這一輩子為台灣做「代誌」。

2·那時老師指導都是放牛吃草,只要做台灣史什麼題目都可以,都很高興,不管做不做出來他都會給你鼓勵。他很會「拐小孩」,不讀台灣史的,聽老師講了之後,覺得台灣史很有趣味,很想去做;另一種是如果不去做,你會覺得對不起什麼,因此很多人都在做台灣史。

3.老師是一個很特別上司,他不想是讓人怕他的老闆,而是讓人敬佩的老師。他對所有的人都很溫暖、包容,因此他過世,甚至有人至今走不出來,這是老師很不一樣的地方。他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也是強者,因此才能對別人這麼溫柔和溫暖。

4·老師長期都在做228,白色恐怖,台獨運動的訪問,很多不讓人訪問,最後都讓老師訪問。看到老師不是抱著挖掘歷史真相的心態,而是真的關心別人,瞭解對方心情,關心在228白色恐怖發生後,他們是怎麼過日子,一直聽家屬講,家屬會流淚生氣,但他都在那邊陪伴,之後仍時常和他們聯絡。所以老師退休後去做228受難家屬聯合會長。

5·基金會很多計劃都沒有經費,老師和吳醫師去拜託別人籌措一點經費,這些請助理,必要開支都不夠。常常去南部出差,遠途路都是老師自己開車,老師長期以來都沒領薪水,開車、加油、過路費、請助理吃飯,都是老師自己花錢,老師從不跟別人說起。老師為了他要做和關心的事,不會計較升等,甚至對他經濟完全沒有幫助。老師就是關心台灣史,想要讓讓大家都知道台灣史。

5·老師也會生氣。做運動箍人是最艱難的事。他不是一個坐在研究室寫論文的大教授,是走在街頭曬太陽和別人應對、拜託、低頭、募款,來完成一些事情,這是我所看到老師。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詹素娟)






與談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詹素娟


學台語是認識張教授開始學的,因為不講台語,他不跟我說話。

1·他是怎麼「治史起造台灣國」的?1986年,張光直院士在中央研究院開始在做台灣史田野計劃時,我是助理。那時開始做台灣史資料的收集,台灣圖書的出版,研究推動都是從那時候開始。那時都叫他老師,主要的緣分是在1986~2000年他離開研究院這段期間,和老師做3件事:
*台灣史田野研究計劃執行、田野研究室的成立、台灣史研究所設所
*宜蘭縣噶瑪蘭舊社的調查,宜蘭縣史的編纂。
*台灣歷史學會的成立。
看起來是3件事,但其實是一件事─用歷史來訴求台灣獨立。

2.當時台灣史是知識的領域,一個研究的角度、觀察研究的對象。基本上是知識型的東西或是一個鄉土史,歸類為地方史或區域史。第一個把台灣史的高度提升到國史地位,改變史觀,強調它的主體性,藉由這個過程訴求一個獨立建國的路徑,張炎憲教授是關鍵人物。

3.他在推動台灣史發展和設所的時間,做很多事情,像開課演講、收集資料、在民間交很多朋友、到很多地方去遊說政治人物,用各種方式去促成台灣史研所的成立。終於1993年台灣史研究所在中央研究院成立。過程有很多的波瀾,很多人反對,工作人員都很挫敗,失望,覺得無法看到台灣史的發展;只有張老師用瞇瞇的笑容和堅持的態度說:沒問題,一定會成功。把台灣史學從知識領域做為獨立建國的途徑,關鍵角色的炎憲老師後來去當國史館館長是理所當然,是一個天命,所做的事情都在之前都做出來了。

4·張老師說話雖很溫和和堅持,但沒有灰色地帶。1980~90年代學者在講政治和台灣史都很保守,不表態,只有張老師完全沒有保留,再敏感都敢講,反而讓聽到的人很尷尬,覺得他太政治。能和他相處都是志趣相合,就可以做朋友一輩子,不合的就是對立面,就像現在中研院台史所,現在純粹走學術研究路徑背離當初推動的夢想。老師一直拒絕台史所口述歷史的訪問,因為台史所推動都是他,但成立1993就被排除掉。他的性格純粹,對人沒有階級性、身份,那種態度對自己影響很大。和他相處,不管男女都有一種我是他心中的最愛的感覺。

5·當初自己的理想不在這,只在中研院打工,但最後把台灣史當作目標,把台灣史推動當作是自己的夢想,完全是受到張老師的影響。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李筱峰)




與談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筱峰


1.他出生那天林茂生被抓及各地精英開始被抓,隔天陳忻被抓。我開玩笑說:你像是出生來替228伸冤的。果然他為228的歷史犧牲奉獻。

2.與張炎憲教授「交陪」30幾年,非常了解這個人,他有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雙魚座的他,對社會、國家、妻兒、朋友、學生都很有情,是第一點能讓自己學習的地方。

3·他讀、寫歷史,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不是要展現自己的學問,而是要關心現實,將研究貢獻給國家社會。他認為若不如此,這個歷史學家是沒什麼意義。

4·他的性格很溫文,時常在笑,但他堅持、立場很堅定。對人沒有攻擊性,但不妥協,堅持自己的立場和理想,但不得罪人,軟索牽牛達到目的。

5.他對學生很好,可以和學生打成一片,時常有一群學生圍著他。但也堅持原則,會很嚴格要求學生,又不給學生產生壓力,作為一個老師是很值得學習的地方。

6.我只有唱歌贏他,最後唱一首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獻給他。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楊宗昌)




與談人:台獨聯盟美國本部盟史主委 楊宗昌


1.12年來,張教授引導我去了解歷史真正的意義,了解歷史在建國的重要。戴寶村講過,台灣歷史就像一面鏡子,透過鏡子看過去的歷史,了解今天;台灣歷史就像窗口,我們從現在,探出窗口看出台灣的將來。了解228大屠殺的歷史真諦,才知道今天國民黨大選崩盤。同樣的,探出窗口看到我們的前途、願望,知道繼續打拚,有一日,台灣人會尊嚴的走進國際議場。

2.張炎憲是天才嗎?除了天才以外,還做了很多很多的準備工作才有辦法成功。

3.張教授出生於1947年3月10日,時值國民黨屠殺2萬多台灣精英。1947年出生讓他有使命感,組成了一個可以看出人才、台灣精英的四七社。20年後,60年代,台灣流行出國,炎憲就是那時候去日本探討、發覺中國黨寫的歷史都不是真的歷史,也和在國外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接觸。

4.炎憲說台灣的歷史一定台灣人來寫,不是國民黨的歷史,歷史的保存要靠非政府民間組織,所以他開始劃下目標,打拚,開始做口述歷史。1980年時,中國國民黨受到民間團體和國外壓迫提出5萬多件官方的檔案,但是炎憲和現在史學家看到後下結論:這不是台灣人寫的。裡面說228是叛亂、暴動,參加的人變成叛徒、暴民,歷史的真相無法從官方文件找答案。

5.68年後還有很多受難家屬在盼望有一日我的親人會回來。他們為什麼會被抓走、槍殺.....?228的歷史真相如果不出來,受難者家屬的心永遠都不會平靜,所以炎憲這幾十年來將他所有的力量,做228受難家族的口述史,從受難者說出來的故事,來找出真相,這是我們民間的力量。

6.第二部份就是做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盟員的口述史,30幾年的黑名單,受苦在國外,不能和父母相見,父母過世時不能回來,家裡也不敢通知。這種被中國黨壓迫30年的黑名單人士,炎憲覺得一定要留下故事,很有遠見。有了故事,藝術工作者就好發揮。

7.炎憲用專業的力量,推動台灣歷史,讓我們了解台灣歷史,才能了解今天,進而了解我們的將來。有朝成為台灣的國民,驕傲、有尊嚴的走出國會,走入世界議會,讓世界知道我就是台灣人。

【影片】20150307《治史起造台灣國:張炎憲追思紀念文集》新書發表會(戴寶村)(李鴻禧)




日期:2015年3月7日(週六)下午兩點
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301室(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2號3F)
主辦單位: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主持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秘書長 戴寶村


對炎憲教授講:
1·你在天上可以得到安慰,因為你離開後,11/29我們台灣的青年,為台灣交出較好的成績單,所以台灣有較開闊的空間。

2·你一輩子,你的學術生命,都為228在奮鬥;你奮鬥的結果,各位可有注意到今年有多少學生,去把臭頭仔潑漆~~(哽咽中)?我想這是第二點能感到安慰的事。你可以放心離開,有很多很多人在接續你的工作,雖然我們不能做到100%和你一樣,雖會打折,但是我們有很多人可以一直做下去,拜託你放心。

3.你一輩子都在幫人寫歷史和在做很多學者不愛做的工作;各位要瞭解,在台灣學者,所寫的論文都要成就自己名位,甚至是自己的經費和錢。他要替很多無法為自己說話的人說話。原本估計這本紀念集是400頁,很多親友、學生對基金會說:等我一下,還要寫文章給張老師。炎憲兄應該要高興,因為你一生幫人家寫歷史,今天我們很多人寫出你的歷史,這是我們用很短的時間,大家的幫忙,原本估計400頁,但完成565頁的一本書。

這本書利用炎憲教授冥誕的前夕來發表,我特地用箍人、箍史箍出台灣國的標題來說炎憲的一生,他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來感動很多人, 箍出人、箍出台灣的史料,目標是箍出咱ㄟ的國家,所以這本書取名《治史起造台灣國》,希望他保佑台灣,趕快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4·說明這本書定價680的意義。最後大家用這種共同的力量,來完成這本書的標題。


與談人:台大法學院退休教授 李鴻禧



1.炎憲如天上一顆閃亮的明星,照在台灣過去照不到的歷史死角,但他突然變成流星,消失在台灣的上空,讓人無法接受。

2.在雙連教會參加張炎憲的追思會時,看到排一大羣人追思懷念他;輕輕說著:炎憲,你一生的責任已盡了,有價值了、社會肯定你了。

3.與張炎憲有三重關係。他在台大讀書時是多優秀,台大研究所時是多麼有膽識,竟然以「台灣」為主題取得碩士論文,第一個打開台灣學界研究台灣史這扇門,甚至考取公費東大研究所這間非常不好混的歷史研究所,尤其是他的倆位老師非常難纏。他去了,不怕困難,甚至用台灣抗日運動的民族歷史。後來有機會看到他的論文,才知道難怪老師會給他學位,因論文裡有他思想結構、歷史陳述,甚至於東大才看得到的國會檔案,他都引註在內,真是用心!

4.東大台灣同鄉會有K黨緊密監視,擔任幹部需要繃緊皮。他不但敢擔當,還經營得很活潑,才知他不只學問好還有台灣情跟正義感。

5.1980年代才見到他本人,他第一次接林本源基金會時就非常有膽識,用台灣法研究會的名義,辦台灣學的研究,讓我們不懂歷史的人可以參加、可以看到一些前輩,在我最缺乏、最不懂、最想要了解的台灣歷史給我加減補充,讓我非常感動。

6.1987自立晚報邀我編戰後台灣經驗40年叢書,出點力抵抗K黨對台灣的扭曲,當時請他提供經濟史、文學史等史編寫人選。

6.炎憲學問好,有寬容心。他是為台灣歷史來出生的吧!果真,他一生為台灣的歷史拼命,為台灣的歷史鞠躬盡粹。

7.天佑台灣、天佑台灣史、天佑不懂台灣歷史的台灣人。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楊翠《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新書發表--鄭弘儀



鄭弘儀(知名主持人)

重點:
為什麼這場選舉會勝利?
*318投下的核子彈。
*忿怒分配不均、平富不均、國家主權消失等。
*這次選舉是國民黨很重大的分水嶺。
*在街上看到年輕女生在行李箱貼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貼紙,渾身起雞皮疙瘩。

國民黨若不把宰制台灣、在中國的心拉回來,必定會在台灣消失。該屬於人民就是該還給人,像公投權就設公投審議委員會,這就是獨裁,不讓人民公投,這個黨才是要讓他消失。

楊翠的阿公楊逵,小時候自己也讀過那篇壓不扁的玫瑰,被壓得密密的,竟從小小的縫隙間抽出一些芽,國民黨利用楊逵是要來反日,只是工具,不是欣賞他。

2014諾貝爾和平獎--巴基斯坦17歲的少女馬拉拉,誰給她勇氣?媽媽!曾經也鼓勵自己女兒,勇氣比分數重要。一個優秀的兒子就是有一個偉大的母親,這就是為什麼魏揚會衝進行政院和立法院。

國民黨的思維從來不認為,有人會為了理想、價值、靈魂為了投票出錢出力,一切只為台灣。心在中國的國民黨聯合有錢的商人,宰制台灣、錢一起分,台灣人不可能讓他們這樣下去,如果繼續這樣,台灣人一定讓他們消失。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楊翠《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新書發表--吳叡人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重點:
自己對這本書是作為一個特定位置的參與運動的觀察者來看,有幾個值得討論的論點,楊翠用她溫暖和文學的方式來書寫,裡面也有用文學的討論,例如狹隘和場內盲點的檢討,延伸到整場運動的結構性和密名性,因為已經不知道誰組成了這個318運動,因為太多人,像擦槍走火,瞬間膨脹,還有很多人無法到場內,形成了很多中心的結構,也有很都多人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就地運動和默默的付出,這場運動涉及了很多的議題

運動倫理,魏揚的父親魏貽君在臉書:急難的時候,兄弟不要審判兄弟,324一發生的時候場內主流派切割,這是魏揚很難復原的傷痕

318運動明星化的反省,這對母子是唯一不接受媒體採訪,楊翠說:擦槍走火,讓有些名字比較突顯出來

楊翠說:這次反服貿黑箱不只是民主程序而已還有種種的問題

318運動只處理程序民主,運動後應該講一些實質問題,像美國牛進口台灣對農業的影響或美國和中國的態度是否一樣,台灣戰略等來討論,但一直講民主程序沒有系統性檢討實質的問題,有提到反文化,但沒有來出來討論是很可惜的

媒體創造了這個運動同時也毀滅這個運動,膚淺化這個運動的意義,它專注於運動明星,無視基層各個層次的參與者,窄化了議題,分裂學運

自己給魏揚兩個描述:
1.局內的邊緣人
2.個人心情顯現苦邊的客觀證驗

318的精神就是人民作主,個別英雄只是歷史用來傳達人民意志的媒介,壓不扁的玫瑰就是顯現人民意志

楊翠《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新書發表-楊翠




楊翠(本書作者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重點:

這場318運動讓很多事都變成不一樣了,自己並不想做女王蜂,比較想做林黛玉,但事情來得時候就必須挺起肩膀的時候

魏揚國小三年級時,為了228事件和老師吵架,因為老師提到了蔣介石,且歌詠他,魏揚就跟老師爭辯說: 蔣介石是總統,造成了這樣的歷史災難,就必須為這個歷史負責,聽了覺得自己受教了,很感動

在那個當下,那件事情衝突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該做什麼,如果台灣正常了也不需要我這樣的母親,我只是一個現身的代號而已,那個時間很多母親有跟我同樣的心境,在那時自己也是一個老師,很多自己的學生也在裡頭,自己身為台灣的知識份子在思考這樣的問題

這場318運動後常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發現自己是家族沒有故事的人,第一代有祖父楊逵有受難勇敢的故事,第二代悲傷和壓迫被社會遺棄的故事,第四代有挺身而出的故事,第三代自己像在世代間隙當中游離的鬼魂,從靈魂逃離成為鬼魂要去敘說,做為一個家族的翻譯者和敘說者是自己的責任,自己家族故事,只是台灣許多家族其中的一個故事而已,有許多台灣家族和我們一樣,不突顯這個家族的故事,並不表示不說這個家族的故事,這是兩件事

這個家族有太家看到的光環,不是一種文化的資本,如果是的話,是一個負面的文化資本,因為後代都是躲起來的,有什麼光榮,都是痛苦的,當是一個負面的文化資本時,就是要批判,因此就產生了思想的扭力,這個扭力的過程,就是今天我這個林黛玉為什麼會變成女王蜂包括魏揚也是

這本書就是一個敘事治療的過程


楊翠《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新書發表---魏揚



魏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總召)

重點:

這本書是自己參與318運動以來,心路的集結,母親在臉書和自己的對話錄,自己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除了批判檢討和反思的著作,自己覺得這場運動以後,是第一本在做社會運動傷害的敘事和檢討,傷害敘事,透過書寫將參與的過程書寫下來,去治療在這場活動中傷痛,去面對的事,很多人在這場運動中所受的傷害,不是只有自己,還有許多參與這場活動的人,是一個敘述的治療,透過書寫和提問,面對問題,解決傷口而療癒他,也是探討一個知識份子、行動者的情感結構,也就是如何去理解這場社會重大的運動意義,是否對我們帶來衝擊和撕裂?

自己不會從兒子的角度去理解這是一個母親要對兒子說的話,會將他看成一個運動的參與者,用什麼樣的位置參與,在這樣運動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傷害,如何透過書寫去理解自己所受到的傷害,自己所經營的情緒

看到行動者,他們的猶豫、遲疑、自私、受傷、退怯,在某個時刻做了不光榮的選擇,可能選擇切割,選擇做了很多的事情,去探問這些人,這和成功無關,和失敗較有關係,但這些事告訴了我們台灣更真實的一面,在那個當下覺得我們很渺小,個人力量無法解決、龐惶,這就是台灣結構性的問題在那邊,這是無法由我們個人力量去克服,更可以告訴台灣的真實性

我們為什麼會受苦、受難、受傷、失敗、分離,可能是母子的分離、運動夥伴的分離、分裂、很多人因為這場運動而失合,為什麼會經過這樣的情緒,而我如何去面對這些,我們要去理解,我們為何哭和笑,我們站出來是為了醫這個社會和國家的傷,但我們卻很不會醫自己身上的傷或夥伴之間的裂痕,延續這個問題可以從228到白色恐怖以來,因為我們不會自己去處理自己的傷口,和談我們自己的傷,我們應該要去理解,透過敘事,才知道什麼造成我們的傷痕,所以也是台灣轉型正義,一起治療的一個很大問題

母親用敘事來定位自己,敘事家族所受到的傷害,大的圖像是指台灣這個社會從228以來,所受到的傷害

這本書可以看出,我們都在尋找社會的年代,過去的東西把我們都連結一起,是一個凝聚力,但可以發現很難共同生活,那個年代一直被威脅迫害,這是我們這代尋求社會的同時,發現這個年代感被威脅、迫害,我們要如何共同生活,讓社會重新成為一個群體,創造一和諧
的社會

楊翠《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新書發表--許文堂





時間:20141221
與談人:許文堂(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


重點:
1.作為一個歷史學者,這一本壓不扁的玫瑰,就像魏爸爸說,這一本是不該出現的,因為我們不是正常的國家,想起了隔著世代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楊逵老先生,也是在歷史裡認識他

2.楊老師引用聶魯達--你可以壓扁玫瑰,但你無法延遲春天的來臨

3.自己作為一個讀者和318觀察者,首先對楊翠做為一個母親,從她的序言裡看到了,她和兒子魏揚家庭生活,從小到大的敘事,長大之後現身在社會運動,為他的理想奮鬥時,做為像天下母親一樣擔心,但終至要放手,因為孩子已經長大,就像每個人一樣,會隨著時間一樣老去,是不是還保持那顆原來誠摯的心

4.楊老師的文字很漂亮,那雙大眼看透魏楊所有的事情,也觀照了整個社會周圍,發生的人,都一五一十在書裡顯現出來,讓人感動,大家都要看,算是歷史回顧的記錄值得重視,

5.楊翠說血緣論是一種思想暴力,但我覺得不是,因為楊逵有這樣的阿公,就會有,楊建這樣的父親,就會有楊翠這樣的孫女,就會有魏揚這樣的小孩,血緣基因決定很多人健康,血緣決定了一個思想的啟蒙,每一個人什麼時後覺悟,對於政治社會運動,敏感度的覺悟時間點不同,楊翠覺得魏揚年紀還這麼年輕的時後,就要背負這麼多,這是做為一個母親的心裡

6.整個社會需要共同參與,像這麼重大事件,如果更多的人,能夠更強的參與,我們改變會更快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文化部「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

新聞報導 - 
作者 文化部 文化資源司   
2014-08-21



文化部現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Youth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ject),

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個訊息,也能幫我們轉發出去,隨信附檔本競賽活動的簡章eDM

資訊詳情如下:

「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採獎勵方式進行,並透過競賽精神辦理,即日起開始受理收件,於103年9月30日(星期二)截止收件。歡迎20-35歲本國籍和外籍青年報名參加。

文化部為落實泥土化及國際化政策,鼓勵具有創新能量的青年,透過藝文實踐的過程,提升自我價值,並投入社區、村落、部落及資源弱勢地區之藝文發展環境,特別推出「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競賽活動」。

近年臺灣有不少的青年,藉由自己個人理念與行動的實踐,回鄉帶動當地藝文與微型產業發展,譜出許多感人事蹟,形成一股新風潮,文化部也希望助力這一股正向的年輕能量,擴散與深耕,創造文化服務的新知識經濟,協助臺灣這片土地上的偏鄉村落,尋找改變的新動能,豐厚臺灣未來的文化沃土。

有興趣參與競賽的青年,可針對藝文扎根推廣、微型產業或媒合平台等三項類別,提出有助村落文化發展之相關實作計畫。本活動競賽獲獎名額計有105名,經通過評審的獲獎者,除可獲得10萬元獎勵金外,亦可同步獲得20-100萬元不等的實作獎勵金,後續文化部亦將搭配相關專業諮詢及輔導資源,支持與陪伴實作過程!

文化部並將分於臺北(8/28)、臺中(8/29)、臺南(8/31)及花蓮(9/3)舉辦四場說明會,現場亦將邀請有經驗的實作案例講者,分享實務經驗,歡迎有趣的朋友,於本活動官網(網址:http://youthgo.moc.gov.tw)查詢相關資訊。

在此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踴躍投件

感謝

祝 藝安

文化部 文化資源司敬上

------------------------------------------------------------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 資源研發科

黃微容 winona0302@moc.gov.tw

Tel:02-8512-6305

Fax:02-8995-6603

Add: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source: 文化部文化資源司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台灣神信仰-大愛的修行

新聞報導 - 
作者 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   
2014-07-19

內容簡介:
此書改寫自作者的碩士論文《「台灣神」信仰之研究》,該論文榮獲2013年第6屆「莊萬壽教授台灣人文研究獎」。將一個看似嚴肅的主題,以親切易懂的柔情方式,加以書寫。

探討一個進行中的社會運動「台灣神信仰」,其獨特性在於強調公義和台灣主體文化內涵,是台灣社會中相當罕見的特例。台灣神信仰自2004年開始發展,以228做為代表性的抵抗符碼,透過49位台灣神典範所歷經的時代背景、面臨的問題、事蹟與貢獻,做為認識台灣歷史的活教材,以期建立台灣人的自信心與自立的勇氣,並深耕文化基礎。

推動「拜台灣神」運動的過程,第一階段從2004-2010年,推廣地點選在深入人群的夜市、菜市場等民生出入地點,以及街頭運動、選舉造勢等社會運動地點,搭配臨時神座、設香案的型式,用一般祭拜祖先焚香禮拜的習俗。運用社會運動方式宣揚台灣神的事蹟,以做為記憶的召喚。第二階段是2007年底至今,推廣的重心變成建設自己的信仰根據地「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透過莊嚴的儀式來強化「228台灣神」的神聖價值觀,並賦予保存記憶的莊嚴性與文化抵抗,硬體的歷史記憶場域扮演中界的功能,透過特定的儀式,延伸教育的軟體功用。

台灣神信仰,是台灣人自我追尋的展現,先賢先烈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蹟,已成為台灣人的典範,時時激勵台灣人不要忘記苦難,唯有從苦難中再出發,才能建立自己的家園、自己的國家。

精彩要目:
1. 台灣神,台灣人的精神磐石──從信仰出發
2. 聰明智慧謂之神──台灣神信仰的形塑
3. 公義、公理乃修行的內涵──台灣神審議原則
4. 典範在夙昔──49位台灣神事蹟
5. 深入人群到簡居山中──台灣神信仰的推動
6. 台灣國的信仰中心──台灣聖山-生態教育園區
7. 結語──以信仰立國
附錄
聖山天地人──活動紀實
道在自然──聖山生態點滴

推薦序

莊萬壽教授:
這是台灣民間信仰的新頁,為台灣犧牲、奉獻的典範立神,創立本土的信仰運動,這是我倡言台灣主體性思想,形塑典範逾二十年來的驚喜,楊醫師是位了不起的思想實踐者。

張炎憲教授:
書寫這樣嚴肅的主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孟絹能以柔情的方式,將台灣神信仰的哲理化為生活實踐的美學而盡情發揮,除了親切易懂,更留下驚豔的感受。

李筱峰教授:
如果您是傳統民間信仰者,無妨敬拜我們諸台灣神,因為諸台灣神並不遜色於媽祖、關公,也不用擔心海峽雙邊有心人進行跨海統戰。

楊緒東醫師:
本會提倡「台灣神信仰」,籌建台灣聖山做為地標,傳布台灣民主建國的信念,相信如此有益於中國與台灣的民主質變。

作者簡介:
陳孟絹,台中人。2006年取得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非歷史本科者,後因喜愛台灣歷史文化,而投入台灣歷史文化的研究行列,再於2013年取得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

主編:《台灣人拜台灣神,不做無根之民》
著作:《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與李筱峰合著,將於2014年9月出版)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自由廣場〉陪審 才能實現司法民主化

轉載:自由時報


◎ 吳景欽
台灣司法最為人所詬病者,即是判決常與民意產生極大的落差,致一直有引入人民參審的呼聲。惟司法院卻以審判乃法官專業、平民易受輿論影響等理由,只肯推動表意而不表決的觀審制,如此的作法,不僅是假的司法民主化,更否定了人民的智慧。
以英美的陪審制來說,於被告不認罪的場合,就須進入陪審程序,而由平民所選出的十二名陪審員來決定被告有罪、無罪,一旦判決有罪,則由法官為量刑。由於民眾一生擔任陪審員的機會不多,一旦被選任,反而會比法官更加關注案件的審理。尤其為了防止未審先判,任何受污染的證據,都在正式審判前被排除,而法官亦會在審判中,不斷曉喻陪審員必須保持客觀、中立,故所謂無罪推定、罪疑惟輕或證據裁判等,於專職法官不過就是個法律名詞,但於陪審員心裡,卻成為判斷犯罪事實的最高準則。若再加以陪審團對於有罪或無罪,原則上必須採取一致決的情況下,整個評議過程,就得對於證據為一一檢視與辯論,若至夜晚仍無法達成協議,法官還得將陪審員加以隔離與保護。
以美國二○一一年著名的凱西案為例,此案因涉及到年輕辣媽殺害親生幼女,事後又日日狂歡,而在案發後,又盡是狡辯之詞。由於整起案件皆有媒體持續報導,不管是法律圈,還是非法律圈的人,皆可對此案侃侃而談,也在無形中,將被告塑造成是一名放蕩不羈且滿口謊言的享樂主義者。所以,此案還未正式進入審判,不管哪一家媒體所做的調查,皆有超過八成的民眾認為被告該判有罪,則陪審員既然是由平民所選出,似乎也會在人人皆曰可殺的氣氛下,屈從如此的民意潮流。
只是陪審團在經過冗長的討論,並仔細審視證據後發現,檢方所提供的有罪資料,若非屬網路傳聞,即是屬證明力極為薄弱的腐屍氣味或無任何DNA殘留的膠帶。故基於罪疑惟輕原則,一致認為被告無罪,而成為陪審團抵抗民意壓力並能為公正審判的典範。
二○一四年五月卅一日,我國第一個以推動人民參審制為宗旨的民間團體,即台灣陪審團協會正式成立,不僅可對司法院的觀審制產生抗衡,亦將為我國實現真正的司法民主化開啟新頁。
(作者為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陪審團協會常務理事,https://www.facebook.com/Jury.TW)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自由廣場〉劉德華會不會被杜汶澤? 張懸陳昇蘇打綠呢?

轉載:自由時報

◎ 陳子瑜
港星杜汶澤因力挺台灣太陽花學運而引發中國網民激憤與抵制,使他不但被部分電影公司封殺,甚至連親友都受池魚之殃,最終不得已發表聲明,暫時離港。這起事件,除了證明香港的自由已嚴重倒退外,也是台灣未來的警訊。
民主國家裡,最重要的自由即為言論自由,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幾項關鍵判決為例,只要不涉及煽惑仇恨、種族歧視、散播淫穢,國家均應保障人民有最大限度的言論空間;而香港基本法第廿七條亦有言論自由等相關保障。根據這些原則判斷,杜汶澤之言行並未逾越紅線,他的言論權與工作權理應受到保障,結果香港政府卻放任市場和輿論將他「驅逐出境」,實則凸顯下列兩個現象:
一、部分中國網友仍陷入大中國民族主義,以及盲目擁護政府的情緒中。中國共產黨為了鞏固統治正當性,長年以來一直以富強為訴求,搭配清末以來的民族恥辱為動力,透過專制體制灌輸給人民這種自卑又自大的民族意識,造成欠缺尊重與平等的價值觀,更無法包容與接受不同於政府立場的意見。
二、香港曾引以為傲的自由,在經濟被納入中國範疇後,已不復見。中國政府透過籠絡大資本家,在香港塑造新的權貴統治階級,並透過各種間接手段如擴大貧富差距、扶植親中團體、掌握資本命脈,偽裝成自由競爭的表象來壓制民主自由。杜汶澤不過是個起點,日後恐怕連曾力挺「佔中」的劉德華都難以倖免。
這起事件在台灣其實早已屢見不鮮,像是陳昇、蘇打綠、張懸,都曾被中國抵制過,由於台灣還保有自己的民主自由,因此並未如杜汶澤般誇張。但如果台灣人民繼續放任國民黨政府不斷傾中,以服貿和自經區等拚經濟之名,讓台灣大量接受中資進入的話,屆時這些願意為台灣發聲的藝人,恐怕也會被迫離開台灣,豈不可悲!(作者為作家,台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