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由時報
◎ 許惠峰
ECFA在馬英九總統的個人意志及國民黨的配合下,終於在六月二十九日簽訂。暫不論早收清單對個別產業之影響,國民黨政府就其整體經濟效益之論述,恐怕又是一個如同宣傳消費券可增加GDP成長的大騙局,析述如下:
一、增加外商投資?誠然關稅的減免有利於貨物出口,然而,外商是否因對中國出口的關稅減免即增加對台灣的投資?不無疑問。蓋外商投資與否牽涉整體之投資環境,如:政府效率、清廉度、土地、勞工、運輸通路等營運成本及產業群聚效果等,絕非單純對中國關稅減免即可吸引外資。倘若台灣其他條件並未優於中國,外資仍然會選擇直接投資中國。況且依ECFA第十六條之規定,任何一方皆可片面終止此協議。如此,將更增加此協議效力之不確定性,如何吸引外商冒險投資台灣?
二、加強台商回流?同上所述,倘若台灣投資環境並未較中國佳,如何吸引台商回流?台商既已選擇離開台灣前進中國,除了投資環境的考量外,中國龐大之內需市場亦為其誘因。台商既已佈局中國,本可在中國銷貨,無關稅之問題,與ECFA的關稅減免根本無關。除非其將貨物銷回台灣,若然,則未出走之台商反而必須面臨中國台商回銷台灣市場之競爭,如此極可能反將留守台灣的傳統中小企業逼走,若然,台灣的失業率豈不增加!
三、避免遭邊緣化?國民黨政府為恐東協成立,台灣因為無法加入東協而遭邊緣化,然而,除非台灣產品願意成為「中國台灣」之產品,否則簽ECFA可避免邊緣化將是空談。另外,政府一廂情願地以為與中國簽ECFA後,就可以與其他國家簽FTA,此與中國政府向來以「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為由,打壓台灣與其他國家發展正式外交關係的一貫立場相背離,完全是昧於事實之自我想像。
綜上,ECFA不僅未能給台灣經濟帶來好處,卻使中小企業立即面臨中國低價商品的競爭,增加企業歇業或出走之風險,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將台灣的未來寄望於中國市場,顯然將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完全忽視風險控管,政府連經濟學的基本ABC概念皆無,如何期待其改善台灣經濟!
(作者為文化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青島東路逛大街-2024人權辦桌&市集
2 週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