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由時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馬政府近來積極宣傳ECFA農業效益,但學者直斥過於「吹噓、誇大」。事實上,我國對中國農產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且近半ECFA早收清單的農產品,今年一到八月出口值不到台幣一百萬元,其中生鮮冷藏烏魚更是掛零,柳橙、香蕉則僅為去年的兩成到一半。
兩岸去年簽署ECFA,中國「讓利」給台灣農民,將文心蘭切花、茶葉(佔六個稅項)及石斑魚等十八個稅項、十三種農產品納入早收清單,並從今年開始降稅。
輸中成長2.6倍? 實際僅2成8
政府在宣傳ECFA廣告中,宣稱「台灣農產品出口到中國成長二.六倍」,但根據農委會的「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今年一到八月我國出口中國總共四.二八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八,不過,從中國進口值為五.二億美元,同樣成長兩成五;貿易逆差也從去年八千兩百萬美元擴大到九千兩百萬美元,增幅達一成二。如果加計中國走私來台的部份,則逆差增幅恐怕更大。
進口同步增加 逆差增幅1成2
早收清單中,有六種農產品一到八月出口值不到台幣一百萬元、出口量不到四公噸,其中烏魚掛零,檸檬出口不到一公噸,哈密瓜與火龍果不到兩公噸。香蕉、柳橙今年出口值與出口量僅為去年的一半與兩成。
廣告誇稱的「冷凍秋刀魚成長九倍、甲魚蛋成長二十三%、茶葉成長八十九%」。實際上,秋刀魚今年銷中狀況雖較去年好轉,但出口值比前年仍減少兩成五,出口量更比前年驟減六成。甲魚蛋、茶葉今年出口量比去年少,出口值則不相上下。
開南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強調,兩岸農產貿易「來(台灣)的比去(中國)的多」,顯示ECFA並無法改善兩岸農業結構,政府卻避而不談。ECFA早收農產品雖逐步降為零關稅,但還有十七%增值稅,加上面對中國仿冒、低成本競爭,除非背後有政治目的,否則很難打入中國市場。
來的比去的多 難救產銷失衡
前台大農學院長楊平世指出,ECFA也無力救香蕉、龍眼、芭樂等農產品的產銷失衡,反而傷害台灣農業。兩岸農業貿易逆差擴大,還不包括走私來台的中國農產品,但政府卻查緝不力,去年查到六十七公噸中國走私農產品,僅二○○八年的一%。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認為,政府應要照顧所有的農民,而非獨厚石斑魚等少數產業。中國的石斑魚養殖也正發展中,技術很快就會有所突破。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對此解釋說,各產業對中國市場開拓速度不一,加上農產品有季節性,早收不應看短期,應看長期效益。
【置頂】罷免濫權立委固定連署點(台中)
21 小時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