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北社
台灣文化的特色,是由台灣土地及其住民來決定的。台灣數千年來,都是南島民族的海島文化。外來統治者最早出現的,並非對岸的中國,而是來自更遠的國 家勢力。西部原住民平埔族,十七世紀初,即受荷蘭、西班牙統治,而山區原住民遲至19 世紀,才首被日本征服。但西部很快落入大陸中原政權之手,百越裔的閩、客人,渡海來台,帶進漢字經籍,封建禮教與閩客的生活方式,民俗信仰,而後再歷日本 五十年統治。三百年來,平埔族文化、語言,被同化、摧毀將盡,而山區原住民文化則尚存生機。
到 1945年終戰,蔣氏代表接受日本投降之際,台灣基本上仍是漢字儒教圈,信仰閩、客的神祇,如媽祖、王爺、開漳聖王、三山國王的傳統社會,尤其沒有也不知 有現代國家的認同,「中國人」是不存在的名詞。國民黨乃強力推動國語、國族(中華民族)等中國認同教育,改變了台灣本土語言地圖,攪亂了台灣的認同�、風水的宿命觀,功利迷C�但國民黨已失去中國的領土,所統治的只有唯一的台灣,缺乏代表中國的合法性、說服性;而隨民主運動的興起,台灣意識的勃興,台灣人的中 國認同,面臨崩潰性的挑戰。
21世紀台灣民主政治,有大幅的躍進,但台灣主體為特色的新文化,尚未能建構。政治文化,政治人物的思維,多仍受傳統宗教、民間信仰保守性的羈絆。 命理、風水的宿命觀,功利迷信的價值觀,因畸形的結構性政治文化而蔓延。主流佛教一如歷史傳統,本是統治者的保護神,四大佛教集團,已成為最大社福吸金的 錢坑,地方角頭控制的寺廟,以文創為名,利用政府資源、媒體,設計諸如遶境等等的活動,動輒以萬計的人潮,以億計的錢潮,並成選�公民意識〉(文見網路),一個只談感情、�5��對台灣民間社會的宰制,比阿多諾(Theodor Adorno)的文化工業,更居下流,政要去引轎頭,讓群眾甚至學生去鑽轎腳,這簡直是埋葬台灣文化的生機,也是台灣不能成為完全國家的文化困局,過去 我曾提出解困的論述。見《台灣文化論》。
我近來極力鼓吹台灣的〈理性精神與公民意識〉(文見網路),一個只談感情、關係,卜鬼問神的人治社會,又如何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理性的公民社會。
《國文天地》(2011年九月號)設計〈台灣文化批判〉專輯,是極有突破性的創舉,我編集的構思,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有所論述與批判,所收文章不多,卻能提出許多領域前衛性、開創性的議題,足以烘托台灣新文化的方向與特色。作者都是術業有專攻的優秀年輕學者。
高焜源一文,是陳述戰後國民黨在台灣推行中國國家認同的歷程,也是台灣陷入權威,朝向民主的辯證論述。林淑慧一文是打開台灣新住民的新視窗,主要是 說東南亞媳婦的台灣適應與認同問題。今日與異國(印尼、馬來西亞與台灣皆南島民族)通婚的弱勢族群及其子女,已成為台灣人的重要組成,不能不加以重視。平 心而論,稍多的移民,不利社會安定,歐洲已在自食其惡果。台灣地狹人稠,要學保守的日本,國門關緊一點。東南亞來台的媳婦,操勞辛苦;而過去傳統社會,台 灣的媳婦,更倍嘗辛酸。楊克隆一文從專家採集的可信歌謠,解讀男尊女卑的操磨媳婦的地位,〈拍手歌〉被改寫今日膾炙人口,鄧麗君也唱過的〈做人的媳婦〉; 其實台灣猶是儒教父權社會,女權有待申張。
陳龍廷一文,昪�程,沒有教科書,從消�袋戲、歌仔戲被官方與知識份子主控引導,表示不滿,認為民間藝人所揭示的才是「更高真實」,推展戲劇是要建立 制度,尤其要建造廟宇演戲的舞台空間。的確,政府的文化政策,如對藝術宗教、要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並將政治與黑金勢力,逐出場外。最後莊佳穎〈台灣流行 文化〉一文,是她大學開創一門本土兼有國際視野的新課程,沒有教科書,從消費社會與流行文化中,學習如何提題、討論、思考、批判。這正是台灣大學生最缺乏 的能力。漢文化的傳統,厚古薄今、親遠疏近、貴雅賤俗,而當代的、本土的、流行的,正也是莊文所揭櫫的反叛性、能動性。至於我的〈宿命文化〉一文是在遊美 旅途中一日匆匆寫成,其理念大致已表達在本手記內,�B8�國文教�0�有關用流行文化形式所包裝傳統信仰如「電音三太子」的批判,尚待補充。
總之,〈台灣文化批判〉專號是開始,未來我們希望能再推出各種不同形式的「台灣文化」論述,分享讀者。
《 國文天地》創於1985年,由台師大、台大等校,國、中文系教授所經營的華語文專業月刊,是台灣中、大學教師國文教學研究的唯一雜誌,編輯群皆台灣著名的漢學者,總編陳滿銘教授,其中兼跨台灣研究領域的學者有陳萬益、姚榮松、林文寶、莊萬壽等教授。
2011/8/18 於美國 賓州伊利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