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由時報
日本遭受史所未見的強震、海嘯、核災複合式災難的襲擊,死亡及失蹤人數約二萬多人,房屋倒塌二十萬棟,工廠停工,直接損失約數千億美元,加上輻射污染引發恐慌,本國民眾與外國人的撤離,不但對觀光業造成重創,也使得重建之路更加遙遠。而儘管菅直人政府慌亂無能的表現,令人搖頭,但多數日本民眾在災難中呈現出鎮定、自制、禮節,以公益為先的國民素質,卻得到了舉世的讚譽。這是日本再起最重要的資產。
不必諱言的,很多亞洲國家對日本抱持複雜矛盾的情緒,一則日本追求富強的成功經驗,成為多數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典範;另一方面,部分國家曾受到日本的侵略,淪為其殖民地,因此對日本可說是愛恨交織。而台灣的命運與日本幾乎相繫相連,日本統治過台灣五十年,帶給台灣現代化建設,推廣法治、教育、衛生的觀念,可說是台灣走向文明的領路人;然而,台灣人同時失去了獨立的國格,淪為二等國民。因此日本在台灣統治半世紀的功過,值得歷史家的探討。不過,答案為何,已經是歷史問題,不再重要了;當下台灣人的最重要課題,是從日本學習超越克服各種嚴酷的內外挑戰,茁壯崛起的經驗與教訓。這可避免台灣在嘗試錯誤的國家建設路途上,付出太多不必要的代價。
台灣與日本的地理條件大致相同,自然環境都非常惡劣,颱風多、地震頻仍,而且資源匱乏,大概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災難,摧毀人們打拚的成果,可說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重要的是,這些大自然的災害,固然帶來可怕的破壞與死亡,但兩國人民卻都能發揮堅毅不拔的意志,從毀滅的灰燼中,再度燃起重生的希望,有如浴火鳳凰,翱翔天際,發光發熱。例如日本在一九九五年發生阪神大地震,死亡六千多人,工業命脈嚴重受創,直接損失一千多億美元,約等於前一年GDP的二.五%。而當時日本正從經濟泡沫破滅的高峰下跌,發生巨震,簡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雪上加霜。但日本卻迅速展開重建,全年經濟成長率仍達一.九%,幾乎擺脫了災變的陰霾。相對的,台灣在一九九九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死亡二千多人,直接損失一百多億美元,新竹科學園區停工六天,造成全球科技業的大震盪,但也在全民同舟共濟的努力下,迅速重建,從浩劫中走出來。
然而,儘管日台命運相似,但台灣在發展過程中承受的苦難與試煉,絕對要比日本更多、更嚴峻。因為日本遭逢的大多是天災,台灣卻是天災不斷,加上外來政權入侵、殖民,交相蹂躪這塊土地。台灣位處太平洋西側,扼住海上交通要衝,常受到列強的覬覦,在四百年的開發史中,就有來自亞洲大陸的中國、歐洲的西班牙、荷蘭、來自東北方的日本,先後殖民台灣。換言之,若從荷蘭人一六二五年築起了「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為殖民統治中心為起點,到了上世紀末李登輝前總統推動民主化與本土化,台灣由殖民地走到獨立之路,約走了漫漫的四百年。尤要者,由於台灣長期受到殖民統治,一般統治者只是將其當成殖民地或跳板,缺乏認同與愛心,因此無論這塊土地與人民受到多大的苦難,統治者都無法感同身受,便不會在防災救災上,進行長遠規劃與建設。統治者所關心的只是如何確保自身的利益不致受到損害。
台灣的歷史彷如一齣齣莊嚴的悲劇,在四百年的長夜中,台灣人民不斷扮演反抗外來政權,與對抗大自然災害的悲劇英雄角色。不過,歷史發展從來不是宿命論,台灣人民的特質就是無畏天災襲擊,或統治者的打壓,在逆境中奮起打拚。幸運的是,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的發展路程並不孤單,我們還有日本應付天災與經濟發展經驗作為借鏡,提供啟示與教訓,避免走錯路。
【置頂】罷免濫權立委固定連署點(台中)
21 小時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