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海瑞
財政部日前受理過氧化苯甲醯(一種觸媒,保麗龍粒原料)業者對中國進口貨品課徵反傾銷稅的申請,並已決議進行傾銷調查。
根據經濟部統計,中國進口該項產品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節節上升,二○○五年僅十五%,至今年已高達四十%。業者主張傾銷差率為二四二%,換言之,同樣產品在中國當地(或外銷其他國家)的價格可能是台灣的三.四二倍!
由於調查及相關作業曠日廢時,此案能否成為馬總統上任以來第一件的對中反傾銷案,要到明年七月中才能揭曉,其中關鍵,不在傾銷事實,還要確認其已對國內產業帶來損害。
讓非業界人士關心的是:產業規模太小(目前台灣業者剩兩家),是否因此被忽略?顧慮兩岸關係受到影響,是否因此被犧牲?前者代表台灣弱勢產業或中小企業將面臨的待遇,後者將驗證馬政府是否將政治考量凌駕經濟!
但真正令人擔憂的還是中國傾銷的源頭─產能過剩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裁定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實行高達一八二%的進口關稅。而根據中國歐盟商會調查,二○○九年中國煉鋼業的產能利用率只有七十二%;產能六.六億噸,需求四.七億噸,差額約為歐盟的總產出,而還在建設的新產能還有五千八百萬噸。一併被點名的產業還有鋁業、風力發電、水泥、化工業(上述對台傾銷案例即屬之)、煉油等。
不久前,中國國務院發出八大產能過剩產業新禁令,要求未開工的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鋼鐵、平板玻璃、煤化工、風電設備、電解鋁和船舶等都停止受理新投資案。
然而,未被點到的產業就代表市場去化順暢嗎?未必。眼前就有一例,印尼金光集團(APP)即將引進旗下中國所屬的家庭用紙廠的面紙、抽取式衛生紙等來台,預計三年內搶佔十五%的佔有率。何以選在生育率偏低、需求成長緩慢,甚至還出現負成長(如一九九八)的台灣成熟市場,不正代表十三億人口的需求短期內還無法消化?也代表台灣業者未來不是要減量經營,就是有人(通常是中小企業)先要退出市場!
中國產能過剩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短期內對台傾銷絕非個案,ECFA可能成為其襲台的催化劑或護身符!
(作者為企業經營人員)
青島東路逛大街-2024人權辦桌&市集
2 週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