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毒奶粉輸台事件,由於部分奶粉已轉製成麵包、飲料等成品販售,主管機關在追查上極為困難,加上中國又趁機矮化我國主權,引發了台灣社會極大憤慨。令人擔憂的是,根據消費者保護基金會的統計,光是今年一至七月所查獲到的全國不安全產品件數,中國製者就高達三○七件,佔全體的六十六.一%,顯示中國現在已成為「台灣不安全產品的第一大來源國」。
中國政府雖早自三月間便已接獲民眾投訴、六月間也陸續知道有嬰兒腎結石病例傳出,然卻遲至北京奧運後才發佈消息並進行回收。相較於二○○五年,當時法國出口了一批受幽門桿菌污染的嬰兒奶粉時,台灣立即從世衛組織(WHO)掌管全球食品安全資訊交流的「國際食品安全當局網絡」(INFOSAN)獲知訊息。INFOSAN可謂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食品安全的國際網絡,INFOSAN也已經明確規定各國應通報所有含「三聚氰胺」的食品,但中國仍視這次三鹿毒奶粉事件為「國內事件」,到目前為止仍未見其通報。
事實上,二○○六年九月前,台灣一直與INFOSAN負責和台灣聯絡的Dr. Jorgen Schlundt保持直接的聯繫管道。然之後由於中國與WHO簽署了「相互諒解備忘錄」(MOU),規定所有WHO欲與台灣聯繫通報的事項,皆須由中方轉交,自此之後,過去一年來WHO的二三二次衛生事務信息,中國卻只將其中十六件傳遞給我方,且通常延誤數日,並且是見諸媒體後才通知,在時效性與實用性上對台灣毫無裨益。
而我國友邦在今年一月WHO執委會上控訴中國延誤對台灣通報衛生信息(也就是「泰國毒玉米筍事件」)時,中國代表竟然對在場所有國家的代表表示,中國「領土廣大、人口眾多,難免在通報上有所疏漏,日後當會妥善注意」,作為搪塞,令人氣結。
此次中國更軟土深掘,刻意不經官方管道而以海陸兩會之途徑傳達訊息,無非就是欲繼續將此事件淡化成「國內事務」,此舉更讓全球食品衛生安全受到嚴重傷害。
作者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感念~音樂家詹宏達老師
5 天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