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http://taiwanpower.ning.com/forum/topics/zhe-pian-bao-dao-gei-nin-jie
作者:鄒景雯 自由時報
星期專訪/王塗發:簽ECFA香港化 月薪剩 萬
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記者張嘉明攝)
記者鄭琪芳/專訪
馬政府急著在今年五、六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質疑,簽了之後,因為貿易移轉效果,台灣對中國貿易會增加,但對歐美及日本出口會減少,整體而言對台灣沒有幫助,而且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已高達四成,不應更依賴一個要把台灣吃掉的國家!
王塗發認為,簽ECFA就是要建構一中市場,就是香港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翻版,根據WTO(世界貿易組織)架構,簽了之後,十年內有九成以上產品要降為零關稅,雖然對大財團有利,但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及農業將受害,勞工跟著受害,貧富差距擴大,最後就是香港化。所以ECFA應該交付公投,訂定退場機制則是下下策,因為傷害已經造成。
四個假設 中經院錯誤
問:馬政府強調ECFA非簽不可,並有中經院報告背書,強調ECFA利大於弊,但你對中經院的報告似乎有不少質疑?
答:中經院評估報告用的是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假設條件是「充分就業」,也就是市場若受衝擊而變成未充分就業,很快就會調整、恢復均衡。假設前提是,生產要素可完全自由流動,也就是簽約之後,生產要素往受益產業移動,例如對石化業有利,資源就移往石化業,對製鞋、毛巾、陶瓷業可能不利,這些產業的生產資源就會釋出,造成失業問題;但他們認為傳統產業的失業者,可以順利移往受益產業,等於一開始就把失業的可能性排除掉。
根據中經院評估,電子業原來已經零關稅了,簽ECFA後沒有得到好處,資源移往其他得利產業,相對變成受害產業,農業也會得到好處、產值會增加,因為不開放農產品進來;如果依照這個模型,很多科技業的工程師就要失業,移到受益產業去,所以,原來在科技業當工程師的人,是不是會去種田?即使想去種田,有田可以種嗎?
第二個假設是,如果台灣跟中國簽ECFA,產品往來降為零關稅,所以台灣產品可以百分之百取代日韓產品,但關稅並不是影響競爭力的唯一因素,而且除非產品是同質性才有辦法取代,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更何況,二○○七年日韓石化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佔有率三十八%,台灣市佔率十五%,完全取代三十八%的市佔率,要擴大多少產能,要蓋幾座六輕?馬上能蓋出來嗎?
第三個假設更離譜,他們說中國來的產品不會取代我們的產品,只會取代日韓或東協的產品,而且替代率不是百分之百。中國產品到台灣來,有長眼睛只會替代東協的產品嗎?現在中國產品尚未完全開放,光一些走私的進來,已經把台灣產品打得稀哩嘩啦了,這是對台灣最不利的影響,但模型已經排除掉了。
第四個是一廂情願的假設,也就是假設我們所有農工產品去中國都是零關稅,他們通通降為零,我們通通不用,這是一廂情願嘛!中國不管是國台辦、談判代表或評估單位,都很清楚說要平等互利、相互開放。
還有一個假設前提是,簽了自由貿易協定後,簽約國之間經濟完全整合,商品、資金及人員完全自由流動,因此,簽ECFA之後,中國變成我們的市場,因為中國也跟東協簽FTA,東協也變成我們的市場,所以未來七年外資來台會增加八十九億美金。
馬英九不是說不開放中國勞工來嗎?這個模型卻假設完全流動,如果人員自由流動,受到「要素價格均等化」影響,台灣實質薪資絕對更下降,現在已降回十三年前水準,中國的國民所得大概是我們的五分之一,到時候我們的薪資是不是要降到五分之一?那時別說22K(二萬二)了,可能連10K都沒有!
而且,這個假設完全忽視兩邊經濟規模及市場條件差異,中國工資低、市場潛在規模大,外資為何要來台灣而不直接去中國?更何況,七年八十九億美金很多嗎?根據投審會統計,二○○八年台灣到中國投資一百一十億美金,二○○七年九十九.七億美金,現在又開放面板跟晶圓廠過去,一座都是上千億台幣,等於幾十億美金。
問:馬政府一再強調,如果不簽ECFA,台灣會被邊緣化,你的看法如何?
答:他們一直在講,如果不簽ECFA,「東協加一」或「東協加三」,我們就會被邊緣化,就完蛋了,中經院之前就有評估,台灣出口會減少多少、產值減少多少,但市佔率變化不是受單一因素影響,「東協加一」今年元旦啟動,我們對東協及中國出口都大幅增加,還創下新高,所以這樣的說法是在誤導欺騙台灣人民。
簽約目的 建一中市場
問:既然你認為中經院的報告有這麼多可議之處,究竟ECFA的實際利弊得失為何?
答:簡單講,簽ECFA就是要建構一中市場,其實就是香港跟中國簽的CEPA翻版,尹啟銘講得很傳神,「三個蛋黃加蛋白」,三個蛋黃是貨品貿易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如果將香港CEPA條文拿出來看,第一條目標就是這三個蛋黃,其實就是一中市場。
所以,ECFA實際利弊得失很明顯,就是兩邊到最後都撤除關稅,根據WTO架構,十年內有九成以上產品通通都要零關稅,有利產業就是原來較高關稅或較強競爭力的產業,不利的就是勞力密集產業,因為我們生產成本比中國高,等於是大財團有利,但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甚至農業一定是受害,接下來就是勞工受害,薪資水準下降,貧富差距擴大,最後就是香港化。
這次中國派台港澳司來談,把台灣跟港澳放在一起看,所以不可能讓台灣有主權,也不可能出現任何主權意味的文字,這叫做主權擱置嗎?這是自己閹割掉主權!就是喪失主權了!簽ECFA就是讓台灣香港化,最後融入一中市場,台灣還跑得掉嗎?
問:台灣跟中國已針對ECFA進行兩次協商,你對協商過程及結果看法如何?
答:中國現在提出來,先易後難、逐步漸進,所謂「快易少」,快是趕快簽、易是先易後難、少的話是現在少一點;現在是簽框架,就像一本書先將目錄定下來,內容以後再談,其實去談清單就已落入中國的陷阱,清單現在可以少列一點,以後每年再加,現在說不開放農產品,到最後能不開放嗎?
去年十月,中國商務部也有做評估報告,講得很清楚,台灣並未履行加入WTO的承諾,仍禁止中國二千一百九十四種商品輸入,農產品八三四種,工業產品一三六○種,他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要求正常化,其實就是告訴你不能限制,所以他們一直講互惠、互利、互相開放。
其實,所謂的「早收清單」也是誤導,因為認為先降為零關稅的先得到好處,所以叫做「早收」,現在我們說要列五百多項,聽說他們要七百多項,哪有什麼讓利?頂多他們要的部分先擺著,簽完後明年再來要、後年再來要,現在大家把焦點放在清單,其實就已經上當,一旦簽了,最後幾乎全部要開放,他們也講得很清楚,先經濟後政治,一旦成為一中市場,經濟對他們的依賴度非常高,那時完全跑不掉。
我們現在對中國出口依存度已經超過四十%,再簽下去更不得了,兩邊貿易會再增加,但我們對美國、日本及歐洲出口會減少,因為貿易移轉效果,整體來講對我們有什麼幫助?依賴一個隨時準備要把台灣吃掉的國家?中國經濟學者胡鞍鋼曾在二○○六年發表「七日亡台論」,指台灣經濟日益依賴中國,等於患了糖尿病,但胰島素掌握在中國那裡,只要中國採取經濟制裁手段,一個禮拜內台灣就完了。
問:你一再提到,根據WTO架構,簽了貿易協定後,未來九成以上產品要零關稅,既然如此,馬總統不開放中國農產品及勞工的承諾,你認為可能兌現嗎?
答:不可能!馬英九講任內不開放,「詛咒乎別人死」,以後接任的人不是要倒楣?誰簽約誰就要去負責!香港CEPA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開放,也是一直在調,現在說中國農產品不會來,實際上是未來九十%以上要開放,最多剩下十%不開放,能保住八百三十多項農產品嗎?還有其工業產品呢?
內政部統計,中國專業人士來台,前年七萬人,去年十五萬人,已經增加一倍,前幾天內政部不是放寬規定,中國專業人士來台都放寬了,所以說不開放勞工有什麼用?難道專業人士不叫勞工?農產品不開放也有很多專案進口?還是一騙再騙啦!
問:各界對ECFA有很多疑慮,但馬政府打算五、六月就要簽了,雖然雙英將要辯論ECFA,在野黨也在推動公投,但馬政府執意要簽ECFA,辯論跟公投有用嗎?
答:辯論是其次,當然能夠辯最好,把ECFA講清楚,讓老百姓聽得懂,接下來就是要靠公投,馬政府既然認為支持的人多、好處那麼多,為何怕公投?應該要拿出來公投,而且公投前資訊要透明,讓老百姓知道簽了好不好,才去投票,先辯論再公投,不然辯論沒有意義,如果公投被封殺掉,在野黨至少要發動幾十萬人上街頭,因為馬政府硬幹。
退場機制 早已難挽救
問:有人建議,ECFA可以訂定退場機制,是否為解決爭議的方式之一?
答:退場機制已經是下下策,也有人說二○一二年如果政黨輪替再把ECFA廢掉,但一旦簽了ECFA,等於融入一中市場,對中國依賴又提高,資源配置及產業結構被扭曲了,傷害已經造成了,要再調回來,那麼容易嗎?而且,到時候如果要取消,既得利益者會怎樣?那時付出的代價其實更大,所以最好先擋下來,要擋下來當然是透過公投,如果公投結果老百姓還是要接受ECFA,那就沒話講。
青島東路逛大街-2024人權辦桌&市集
2 週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