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不可忽視的台灣「財政懸崖」


轉載:自由時報
新年伊始,世人最關切的,莫過於全球首富美國,是否因白宮與國會鬧僵,依法啟動金額達六千億美元的加稅與減支措施,導致財政落入「懸崖」,致使復甦情勢尚未明朗的經濟,再度陷入衰退。如今美國朝野終於達成協議,一場經濟災難得以避免。不過,美國的財政問題,並未根本改善;而台灣人民在遠觀太平洋彼岸這一驚心動魄的經濟過招之際,更要反思自己的國家,是否也面臨諸多「懸崖」,必須力求解決,以免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災難。
美國聯邦政府債台高築,金額已達法定的十六.四兆美元上限,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超過一○○%。財政赤字都是長期累積,改善之道不外增稅與減少支出,但在選舉掛帥的社會,兩者都屬「選票毒藥」,說易行難;且為了討好選民,政客還常反其道而行,減稅增支。所謂「財政懸崖」,正是前此減稅等相關法案到期,美國被迫面對的嚴重財政困境。這一名詞雖非新創,但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去年在國會談及危機迫在眉睫,使它廣受矚目,普遍使用。
「財政懸崖」從而只是強調重大而立即的財經危機,有如美國國會所評估,經濟成長今年將因此降低○.五個百分點,失業率升高為九.一%(現今為七.七%)。就此而言,最新協議經七折八扣,聯邦赤字今年雖減半,「懸崖」坡度放緩,但係以權宜之計降低短期經濟衝擊,長期而根本的財政問題未解。
其中,增稅幅度不如預期,減支也不到二%,顯然增稅與減支對政客都是痛苦的決定;尤其在野的許多共和黨人對於政府開支未能大幅刪減,相當不滿。正因如此,政府機構自動減支及債限提高的議題,兩個月後美國府會兩黨還有得吵;信評機構穆迪已宣稱未來還可能降低美國債信評等。換言之,籠罩在美國的經濟陰霾雖暫時散去,長期的風暴與危機仍在醞釀。
看美國財政危機,台灣必須警惕,並積極進行必要改革。我國的財政情況嚴重而不容輕忽,大致可從幾個角度觀察。
首先,政府債務快速膨脹,馬政府執政四年半,債務淨增加一.二兆元,相當於民進黨執政八年所累積的金額。政府債務迅速膨脹,反映效能出問題,且還債負擔增加,排擠其他支出,削弱政府正常職能。其次,政府債務膨脹,債限有如美國面臨到頂,按國際定義,我中央政府債務已超過四十%法定上限。與各主要國家相比,有如本報週日引據國際貨幣基金資料,台灣政府債務占GDP比重近五成,明顯高於南韓、香港,與爆發債務危機的西班牙差距不大。誠然,我國這一數字仍低於美日歐主要國家,但我國債務累積快速,且實施社會福利不如先進諸國,相對凸顯問題嚴重;加上我國在國際社會逐漸邊緣化,容忍與處理危機的空間有限,更應嚴肅看待政府債務風險。
然而,長於製造政府債務的馬政府,顯然並未正視這一問題。究其原因,它認定與國際相比的數字並不嚴重,且我國外債較少,不致引發債信危機。同時,國會由其掌控,要提高債限易如反掌。正因如此,儘管加計社會保險給付義務等「潛藏債務」,政府債務已近十五兆元,高於GDP,近數月來有關社會保險破產的估算且先後傳出,馬政府卻仍告訴國人,我國財政「相當穩健」。
執政當局既心態如此,包括公營事業在內,乃吃定百姓,繼續揮霍浪費,舉債毫不手軟,即使影響公共投資及建設也在所不惜;而在遺贈、營所等降稅之後,稅收占GDP比重欲增不易。情況如此,財政缺口必然擴大。美國面對財政危機,還有「懸崖」警示;台灣其實不論勞工與軍公教保險、政府基金、財政,乃至於主權,都有面臨跌落懸崖的危機,馬政府視若無睹,台灣不能讓主政者打馬虎眼下去。新的一年,正是人民以行動化解危機以自救的一年。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