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罷免的時代意義


                            (photo: 包子丸)

轉載:自由時報

民進黨「火大遊行」之後,將推動罷免反改革的立委,並且罷免馬英九總統,這是「很火大」的政治動作,卻也深具憲政意義。

台灣政治演進過程,向來都是在爭取「選舉權」,要國民黨吐出禁錮在黨國鐵牢的基本人權;奮鬥了幾十年,一九九二年完成「國會全面改選」,終於有了代表台灣的國會;一九九六年「總統公民直選」,李登輝成為第一個具有台灣民意基礎的總統。

大家都熟悉選舉,但缺少罷免和公民投票這兩塊拼圖,民主不夠完整。

罷免權是憲法規定的權利,尤其是對於不再連任的總統,罷免權是選民手中唯一的武器,罷免權可以警告當權者不能為所欲為,抑制當權者遂行一己之私。發動罷免不需要特別的理由,「我不喜歡」也可以成為罷免的理由;若以馬英九總統的民意支持度十三趴為例,如果這位元首很有廉恥,應該會主動辭職下台,閉門思過;但馬不想也不會下台,選民發動對他的罷免,天經地義,理直氣壯。

還有,六十年來,黨國壟斷了國會議事權,立法院這麼重要的民主殿堂,從未有過「政黨輪替」。對於不敢監督馬政府、不肯監督馬政府、不願監督馬政府的黨國立委,選民發起罷免,更是合情合理。假如國民黨全面反制,發起罷免民進黨立委,那更好!大家一起來「解散國會」,讓台灣進入議會政治的新境界。

馬總統不過是台灣民主歷程的過客,抗拒改革的黨國立委,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更是無足輕重。台灣需要進步的民主,選舉之必要,更需「罷免」之必要;緊接著創制之必要,複決之必要,也就是「公民投票」之必要。

唯有徹底地實踐公民投票,這裡才是完全民主的國度。罷免先行,公投接棒,訴求焦點集中,行動一鼓作氣,「我們都在寫歷史」!

(作者陳杉榮,資深新聞工作者)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