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青年雜誌刊載228革命圖為維持秩序的學生
2.各地發生騷動情況不一樣,有些是武裝反抗,但有些地方只是民眾控制警所武器槍械,自行維持 地方自安,或要求駐軍繳械以免傷害民間
原住民受難故事(山地清鄉案)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在國民黨軍的大屠殺之後,向台島的原住民發出會帖,開始引來事端。嘉市參議員盧炳欽請求阿里山鄒族領袖高一生下山援助,高一生指派湯守仁率領鄒族青年下山支援嘉義民兵,國民黨軍隊死傷慘重,撤退到水上機場,民兵將機場包圍。想不到,平地人竟然發生主戰和主和意見分歧,在機場外包圍5天的鄒族青年決定退回阿里山。最後主和派佔上風竟然答應繳械和談,國民黨援兵一到,馬上翻臉。談判人士被槍殺,國民黨軍開入嘉義,反抗人士一一被逮捕整肅。
而共產黨派來台灣發展組織的蔡孝乾和幾個他先吸收的人,主動和躲避國軍追殺的年經人接觸,鼓動他們建立反抗基地,這些別無選擇的年輕人逃亡的最後一站多在鄒族的山區,高一生和鄒族人很人道的供給食糧和掩護,這成為保安司令部下達死亡令的理由。
1952年當局展開「清鄉」運動,在便衣人員確認鄒族部落原先持有之槍械均已收繳後,9月竟以開會為名,誘捕高一生與警備官湯守仁、樂野村村長武義德等人。
高一生:
一九0八年生,阿里山鄒族最早接受現代教育的菁英
事蹟:
1.1927年學生時代曾協助俄國學者聶夫斯基編寫「鄒族語典」。
2.1930年擔任達邦社教育所教師兼任達邦駐在所巡查。
3.高一生是當時日本對高砂族推動「理蕃」政策的指標,但他卻胸懷大志一心要族人走向現代化,也曾因勸阻鄒族青年參加高砂義勇軍前往南洋征戰,與日本人發生爭執。
4.曾帶族人至台灣總督府公開演出「鹿狩歌(又稱打獵或狩獵歌)」,時間點仍待考證。
5.1946年擔任吳鳳鄉(今阿里山鄉)第一任鄉長。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高氏真誠的認為在三民主義指導下,民族自治終有成功之日。
6.爭取新墾地,鼓勵族人遷移,今日阿里山一帶的新美與茶山部落,就是高一生努力爭取墾地而形成的新興鄒族部落。
7.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三月二日嘉義市區軍民衝突劇烈,時任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金丙欽通電上山求援,在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指派下,湯守仁於3月7日率領數十名鄒族青年沿阿里山鐵路下山協助嘉義民眾對抗國民黨軍隊,與嘉義地區的民兵會合圍攻嘉義水上機場的國府軍。之後由於與其他民兵意見分歧,且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局面形成,湯守仁乃於3月10日率領鄒族部隊回山。動盪期間,台南縣長袁國欽避入阿里山,曾受高一生保護,後來袁國欽跑到中國,高一生竟被冠上「窩藏匪諜」的罪名。二二八事件後﹐高一生、湯守仁因辦理「自新」獲當局開釋,但也種下1954年遭到整肅的禍根。
8.1947年3月高一生寫信給全台所有的原住民代表,希望能在台中霧社召開「原住民自治事務」的討論會,請帖上寫著「我們高山族應該享有自治與建設的自主權。」
9.1949年11月高一生謁見當時造訪山地的蔣介石總統。根據當時擔任中文翻譯的長女高菊花表示,高氏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在向蔣說明造林的重要性,提出「以山養山」的計畫。
10. 1950年3月16日高一生率吳鳳鄉致敬團至國防部政戰處拜會蔣經國主任。同年政戰處主任夫人蔣方良女士至達邦村做政令宣導,鄉長高一生還特別播放俄國民謠給蔣方良欣賞。可見高氏為爭取原住民權益,身段之柔軟,手段之細緻。唯當初二二八事件所埋下的禍根,已暗潮洶湧。
受難:
1.1952年當局展開「清鄉」運動,在便衣人員確認鄒族部落原先持有之槍械均已收繳後,9月竟以開會為名,誘捕高一生與警備官湯守仁、樂野村村長武義德等人。
2.高氏等人被誣指欲籌組「高砂民族自治會」,鼓吹原住民爭取自治,最後遭到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款唯一死刑判決。
3.1954年4月17日,高、湯等六名原住民同被槍決。
封印:1954年4月17日高氏妻子春子女士與其它同案受難屬被帶至台北,認出自福馬林池中撈出的高氏屍體,火化後攜回達邦村家園中下葬。當局向村人宣佈「如果跟矢多的遺族來往就一樣通通槍斃」。在將近四十年的戒嚴令之下,關於高一生的史實就這樣被封印了。
林瑞昌
1.樂信.瓦旦(1899~1954年),是桃園泰雅族人,漢名林瑞昌。
樂信的父親是大豹社部落的頭目,本是抗日聯合陣線的總頭目,後迫於日警強大武器、族人又死傷累累,於是歸降。並將長子樂信交給日本政府當人質,其附帶條件是日方需給予就學。
2. 1921年,樂信從事現代醫療(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畢業)、並且傳授族人助產知識。
當時,同屬泰雅族的不同部落、常為了搶奪狩獵地盤而發生紛爭,甚至到誓不兩立的局面、深深妨礙了族群的和諧,於是樂信極力居中協調。
樂信知道,日本統治台灣已非常穩固,若原住民再反抗、無異以卵擊石,因而率先繳交槍 械。
3.但1930年,發生了有名的「霧社事件」。樂信非常痛心,即使出面、也阻擋不了日本對部落的屠殺。不久,日本戰敗,樂信如同台灣人一樣、最初也憧憬著新政府,然而,不到兩年就爆發了228。
4.樂信沒有貿然捲入事件,也順勢向國民黨要求「歸還日本侵占之原住民土地」,卻都得不到回音。樂信沒有氣餒,反而更積極地改走議會路線。所以他取了一個漢名「林瑞昌」、然後1949年當選省參議員。
5.樂信是當時唯一的原住民代表。他常提案爭取族群權益,如:增加原住民參政的機會、多多培養原住民人才、正視原住民經濟的困境、有效率地提高山地行政。
6.樂信也曾在省參議會、針對原住民自治提出質詢。他呼籲:「被日本追趕至後山之吾等,亦應復歸祖墳之地、慰祭祖靈…否則光復於祖國之喜何在?」。
7.「慰祭祖靈」道出原住民深沉的心聲,「復歸祖墳之地」則開40年後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的先河。但這樣的訴求,卻令國民黨震驚、決定予以誅除。
8.1952年11月,國民黨以高山族匪諜案名目最,逮補南北各地原住民菁英,
9.在1954年,樂信與高一生等六名原住民同以「叛亂罪」槍決,享年才55歲。
註:國民黨壓制原住民菁英的行動未間斷,1968年國民黨以山防隊名目逮捕林瑞昌子姪輩族人6人判刑5~12年不等
0 意見:
張貼留言